我們在講述鏡頭的視野角度時,就提出要準確地根據(jù)自己所用相機鏡頭的角度,判斷出拍攝時應該站在什么位置。但在真正拍照時,只考慮視野角度還不行,同時還要考慮光線的方向及色彩結構等等,然后確定從哪一個方向拍。
方向
拍照前首先根據(jù)被攝景物的具體情況,選擇拍攝方向,無論人物、風光或建筑,都有其最佳面。
正面拍攝,主要適用于主體在畫面中心部位的景物,主體兩側的空間一般為對等平均,有莊嚴之感。
在日常生活攝影中,人物肖像,團體合影大多從正面拍照。
正面拍照應當注意:
防止呆板,盡可能讓被攝對象活潑多樣些。
由于正面像橫向線條是平行的,平行線不要正置中間將畫面上下等分,不要出現(xiàn)一條貫穿整個畫面的橫線,給人造成一分為二的錯覺。
由于正面拍攝,景物都處于平等位置,不易分出主次。如合影,必須將每個人都拍清楚,不能因為誰在中間或誰在某個位置,就把誰拍得更清楚些。而應一視同仁,在結構上不分主次。
正面構圖的趣味中心多在畫幅中央,這就給人以拘謹之感。為了使畫面活潑,應盡可能將主體中心或重心處理在黃金分割的趣味點上。
側面拍攝。側面拍攝主要表現(xiàn)被攝體的側面特征。確切地說,是從側面表現(xiàn)正面的外部輪廓。方向性比較明顯,因而它的前面的空間要大于后面的空間。
側面拍攝適合于那些輪廓清晰、線條變化較多的景物或人物。比如拍照人物側面像,如果顴骨很高,鼻子很低,下頦內(nèi)收,就不能從側面拍照。
側面拍攝還適用于拍照橫向行走或行駛的動體。
有時以風光或城市塑像為背景的人物紀念照,也是從側面拍照好。
側面拍照會表現(xiàn)出動的趨勢,生動活潑。
側面拍照應當注意:
防止平行線的貫穿,將畫面一分為二或中間分隔。
因為橫線處于平行狀態(tài),沒有消失點,因而不適合拍照毫無輪廓變化的景物。
側面像與逆光相結合比側面平光效果好,因為大多人工修造或修飾的景物主要裝潢均不在側面,拍側面也是為了表現(xiàn)正面的變化的曲線。有些純自然物,雖非人工修飾,如各種物、生物、花卉,凡有正側之分的對象,側面都不如正面臻美。
斜側面拍攝。這是比較多用的拍攝面,因為它能兼顧正、側兩面的特征,生動活潑、變化多樣、曲線豐富,直線有消逝點,既宜于表現(xiàn)空間感,立體感,也富于表現(xiàn)層次和透視感。
斜側面拍照具有正面的莊重,又有側面的活潑,斜側面主體前面的空間應大于后面的空間。
斜側面取景還可以彌補正側面的缺陷。如拍攝人物,有的人一只眼大,一只眼小,從小眼睛的斜側面拍攝,就可以得到彌補。
斜側面若再與斜側光照明相結合,使其輪廓清晰,效果更好。
斜側面拍照應當注意:
斜側取景包括正側兩面,一般忌正側對等分配,對等各半就會顯得太拘謹。
斜側取景更利于表現(xiàn)空間感和透視感,因此,主體與陪體的配置必須適當,主體應處置在黃金分割的趣味點上。